【青泥河古栈道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0-12-30 09:48:19 | 阅读: 1160
成县地处西秦岭山脉,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自古以来就是秦、陇、蜀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北方入蜀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蜀中进入中原的交通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成县成为重要的军事、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栈道的修筑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策。秦策》中记载:"范雎相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秦"。成县关于修建青泥河栈道的记载有清乾隆《成县新志》:“时运道险阻,翊(武都郡太守虞翊)乃自将士,由沮(今略阳)至下辩(今成县),烧石剪木,开道数十里通漕,其故迹在县城东十里飞龙峡中”。
“县东南飞龙峡,水经白水,汇嘉陵。陆通略阳,达汉沔,为汉唐川、秦粮运故道,其地之险峻,有鬼见愁、三X角、侧耳岩、蛇倒退等名。自谭家河新路开通后,故道崩塌,阻绝多年,士人以捷便数请修复”。泳(黄泳)注:“勘验捐奉,以倡鸠工,焚石剪木,砍窞作栈,补残平险,几数十里而遥,故道復而往来通沔”。
青泥河古栈道修建于秦汉时期,东汉元初武都太守虞翊率公吏士开通漕运,使青泥河古道成为一条通往秦、蜀的重要水陆交通要道,更为汉以后的经贸往来、通船运粮、军事战略、茶马交易、文化交流、交通史的发展以及故 道与蜀道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青泥河古栈道所处位置十分险要,属于两山加一河的地形,所有栈道遗址均分布于青泥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之上。距河床大约都在6-10米之间。在已经调查过的长达45公里的青泥河流域内,共发现了古栈道遗址3处,总长度约210米。
青泥河古栈道孔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大多数栈孔保存都很好,很完整,只有极少数因岩体的变化和损伤而有所残伤。古栈道的这种建筑形式是在生产力低下落后的情况下出现的特殊道路,不能不被视作是交通史上的奇迹。
1、飞龙峡栈道遗址,是青泥河栈道之一段,现保留的古栈道遗迹长约20米,高约10米,清晰可见的有26个栈道孔,其中圆形6个,方形20个,两层分布,保存良好。
2、石门沟口栈道遗址,分布于青泥河西岸悬崖之上,全长110米,共有栈道孔10个,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因距水面太高无法测量,目测大约为5-10米,距河床高度约7米。
3、三镢崖栈道遗址,分布于青泥河东岸长约70米的悬崖之上,栈道孔分为一、二、三层排列,约有120余个栈道孔。栈道孔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因距河床水面太高,大约9-10米,只测量到一个栈孔,为圆形,直径12.5cm,其余均无法测量,栈道孔大多数完整,有的还保留着修栈道时穿在栈孔中的木桩。
上一篇:纪念类博物馆学术的重要性
下一篇:没有了